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22

为啥吃过鱼子酱就能让人有优越感?

【我敢女性投稿文章】

华少嘲笑孔雪儿不知道怎么吃鱼子酱的事被网友翻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孔雪儿把鱼子酱和蛋一口吃了下去,直接引发了周围男嘉宾的爆笑和冷嘲热讽。嫌弃她没见过市面,连鱼子酱都不懂怎么吃。

其中华少最为阴阳怪气。

孔雪儿问“要不要配点什么蘸料?” 华少直接开怼:“知道吗?鱼子酱就是(直接)这么吃的。“

孔雪儿示弱:“是我无知了。” 华少接着咄咄逼人地嘲讽:“要不要给你搞碗泡饭吃?”

孔雪儿开始吃鱼子酱了,华少接着开喷:“你怎么用嚼的,你是吃瓜子仁?”

这事儿,还真有不少可以聊聊的。

孔雪儿和华少同为明星,他们俩一定都是能吃得起鱼子酱的。所以华少嘲讽孔雪儿不会吃鱼子酱,其实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见过世面”,因而高人一等。

这里很讽刺的是,华少以为自己懂怎么品鱼子酱来嘲笑别人,抬高自己。但是这种优越感,不仅体现了他涵养不高,恰恰还显得他“不高级”以及世面见识得还不够。

说到底,鱼子酱只是一种食物,而食物就应该是给人吃的。最“高级“的态度,其实反而是是“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但是华少还是那种把食物供起来的心态。这就很好笑了。

穿着花裤衩加上人字拖去人均消费几千的米其林餐厅,和盛装打扮去吃饕餮大餐的人相比,当代的有闲阶级们已然更为欣赏前者。毕竟,前者的心态看上去就更纯粹,“就是一顿饭而已”。

那种东床快婿的“松弛感”和故作姿态的拘谨样相比起来,就算是平时不吃鱼子酱的小中产们也能品出其中高下。

显然,对于华少这种“新钱”(new money)拿着上个世纪的剧本、腆着脸装“老钱”(old money)的装逼套路,网友们已经不买账了。已经没人觉得他更有品味、更懂享受了。

经过消费主义洗礼的年轻人,靠直觉就能察觉出那种企图把个人价值和消费习惯绑定,然后凭着三人成虎的氛围来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行为。看着华少用力过猛却本色出演的形象,观众们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些想笑。

另外,鱼子酱这种东西,配着“蘸料”,比如奶酪什么本来也没毛病。

这个事儿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但凡孔雪儿是一个演艺界前辈,华少是万万不敢开这种玩笑的。哪怕是同辈男性,他也不敢笑得那么张狂。

他嘲笑孔雪儿这事儿,之所以触动了那么多人的神经,除了装逼失败有点好笑以外,也因为活生生地展现了权力的上位者对下位者肆无忌惮的戏虐

华少的心态就是:

我可以在小事儿上嘲笑你,找优越感,只因为我知道你不会反抗。

很多行为,也不需要什么原因,只因为我可以这样对你,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你要是表达出不满,那是你小题大做,玩不起。毕竟只要我没感觉出来嘲笑了你,你就没有被嘲笑。

因为他们觉得:“我和你开玩笑,是因为我看得起你。”

————————————————————————————————————————

后续的发酵似乎更让人感到不适。

有人说这是道歉发言,那人与人之间的阅读理解相差得有点远。只能说,肯定我们中一定有一方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人家华少讲得很明白了,自己向节目组推荐的唯一一位女生,按“道理”就是他想拿来开玩笑就可以尽情调侃的,哪里用得着道歉?

反倒是雪儿的粉丝们应该为她着想,千万不能把在节目组中举足轻重的华前辈惹烦了,耽误雪儿的前途。

她的前途,是他华少可以左右的。他今天可以在道歉的时候还对雪儿的工作态度神色自若地点评,说她“努力和专业”,明天就能找个理由不和她合作。

怕这样还唬不住人,华少直接开始碰瓷乡村扶贫,你们要是敢喷他在鱼子酱界的权威地位就是在破坏新农村建设,好像渔民们增产增收还得指望他来当义警来盯着有没有人嚼了鱼子酱。

这简直是一篇权力声明的范文,看上去似乎没有一个字在给自己吹牛皮,但他就是能让你在字缝里读出字来,读出娱乐圈的按资排辈,读出华少们的为所欲为。

而孔雪儿也很难办,一边要安抚替她打抱不平的网友,一边又要去宽慰因为PUA她而受了天大的委屈的男人们。再一次展现了权力的下位者的无奈。

网友们这次倒是不买华少的账了,毕竟他的道歉听上去太熟悉了——太像爱给女性灌酒的男领导:“你有今天全是因为我的器重,灌你两杯、开你一个玩笑怎么了?”

舆论的风向算是唯一令人欣慰的事儿。只希望孔雪儿不要成为第二个柳岩,变成保住华少们脸面的弃子。

新冠特殊时期,多点同理心,做个人吧

【我敢女性投稿文章】

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同理心的人,“社达”淘汰别人可以,淘汰自己不行。只要轮不到自己,新冠就在为人类进化服务。

————————————————————————————————

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民科”们的网红打卡地,那么达尔文的进化论简直是被智商欠费的键盘侠们当成了公共厕所。带上了“自然”与“科学”的光环后,似乎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变成了万金油:从吹捧各种大男子主义到吹捧“新冠使人类进化”,无往而不利。

彼时,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进化就是宠物小精灵升级,从变形虫到人类,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以为“自然选择”越严苛,人类进化就越快。殊不知人类进化了多少年,变形虫就进化了多少年。

自然选择的标准从来不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仅仅是能够比其他个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更好地繁殖下去而已。

进化能让人直立行走,就能让海鞘丢掉脑子,甚至(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中)能让“适者”们几乎全部成为虫豸。天灾人祸从来都不会让人类进化得“更强”。

幻想着靠残酷硬核的社会就能让自己变强的他们从来没想过,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一群竞争性杀婴儿杀到种群濒危的大猩猩,或者一群对疟疾有抗性但有镰刀型贫血的患者。

——————————————————————————————————————

彼时,他们以为自己偏好的社会就是不可忤逆的“自然之法”。他们享受着既得利益者的全部好处,还能强调自己的所得皆合情合理。毕竟自己是“先进”的,而落后才会挨打。

他们一会儿把黑猩猩的父权社会封为人类正统,以此捍卫男尊女卑的思想。一会儿又祈祷新冠病毒可以为年轻强壮的自己争取到更多“阳光下的土地”,毕竟他们是“自然”选择出来的“强者”。

然而,他们既不知道人类与“平权模范”倭黑猩猩的亲缘关系一点不比黑猩猩远,也绝不肯接受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倒在不懂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病毒面前的情况。

说白了,他们就只是眼馋白给的权利,意淫强大的自己;以为用真理武装了头脑,却没发现自己越来越熟练的只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

终于,他们看着日渐多元化的社会和寄到家里的ICU账单,嗷地一声惨叫,疯掉了。但这惨叫却没法被新一批的“社达”们听到。

新人们依旧在舆论场上战得热火朝天,战得洋洋得意,前赴后继地往自己脚下的烈火里添柴,期待着能多烧死些旁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绝不能让大S这种雌竞小能手成为女性的体面

大S在大陆的路人缘不算好,一大原因,就是越来越多年轻女孩不喜欢她习惯性运行的那套雌竞逻辑

怎么说呢,这套逻辑一旦运行起来,人就会为了变“美”不要命,会在人前死撑贤惠的人设,会为了小群体里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对身边的其他女性看人下菜,一会儿装大姐头,一会儿又阴阳怪气颐指气使。但凡发现自己似乎能拿捏谁,就使出吃奶的劲来掐。

这就是典型的内化了父权逻辑的嘴脸。用那些有毒的的评判标准规训自己和他人不过是雌竞选手的条件反射。

大S和汪小菲之间那几千万的狗血生意,本来也不值得我们去给他们免费评理。(虽然是发在一个女性公众号上,但是我也一点也不觉得大S能代表普通女性离婚后的处境,所以不想写。)

但让我忍不了的是那些多次被大S在节目上当成“真性情”来秀的中学整蛊轶事?我必须说,那就是赤裸裸教科书一般的校园霸凌,是许多女性最早受到的雌竞迫害

根据她们自己的描述,大小S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常常嘲笑同一个女生小团体里的阿雅长得丑,造谣她是变性人。我们都是从青春期的女孩走过来的,都能懂那是什么滋味。被嘲笑丑,非常容易就能成为一个人带着一辈子的阴影。

对朋友容貌的打压,对大小S来说也许是值得怀念的天真往事,但对于那些被她们嘲讽的女同学来说,则往往是精神上被割出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一群“体面人”在节目上对这种low爆的故事津津乐道,难道不是雌竞病毒聚集传染的最快方式?

大S让阿雅给她买早饭,然后直接扔了;大S让阿雅在考试的时候帮自己作弊,阿雅太怂没成功,大S就一年不理她。在那种女生上个厕所都要一起去的年纪,被自己的小团体的头头孤立,大概是非常难受吧。

还有怂恿让阿雅去跳楼,并且还能笑着自曝出来,这脑回路就不是一般人。脑子里除了雌竞病毒,大概是没有其他东西了。

这些可能是阿雅心中永远的痛,做实了她们霸凌阿雅的事儿,但是居然还能成为大小S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上面的所有故事都是大小S在节目上嘻嘻哈哈自己说出来的。她们哪里有什么体面?即使她们是娱乐圈的,这些爆料也不娱乐,而且很下头。说难听的,这些幺蛾子也只有闲出翔的中专生能搞出来。青春期在卷学习的小镇做题家,谁有时间搞那些有的没的,理解不了。

我私以为,阿雅后来出国深造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离这些人远一点。因为实在是太有毒了,她们绝对是体面的反义词。

————————————————————————————————————————

有人说,阿雅现在不在意了,而且她也得到了大小S的流量。还有什么,阿雅爸爸病了,大S第一个出现让阿雅记一辈子。好的友谊就是互相损。。。

但你要不觉得前面那些是校园霸凌,那也不用接着读了,有空不如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处在的各种亲密关系,不要去祸害对雌竞没有兴趣的人就好。

一个朋友,你可以很欣赏她,有些梗只有你能get,甚至你也认定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但是如果你们相处的时候总是你觉得不舒服,另一个人就是一定要表现得比你拥有更多的权力(比如同样的玩笑她可以开,而你不能),且她的一句话可以立刻左右你们共同好友对你的态度,那你必定是处于被欺负的状态。

如果说大小S对阿雅比以前收敛了一些,那可不是什么良心发现,也只是因为阿雅自己的事业发展而有了底气,终于敢把自己的底线清晰地说出来。但是,20年后,她们上综艺,仍然只能是大S嘲笑阿雅腿短;只能是大S直言阿雅唱歌难听,让她表演的时候关麦。现在还以“真性情”来过嘴瘾的“小仙女”,只为反复验证自己在小团里的地位的人,真的是一点长进都没有。也只有没什么能力的人,才会在嘴上处处想占便宜。

“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糖吃”不可能是健康的关系,而是典型的精神操控。

————————————————————————————————————————

女生之间的霸凌真的是一个很难写的话题。

因为如果让读者觉得“女孩就是比男孩更刻薄、更麻烦”,那就和做女性公众号的初衷南辕北辙了。只谈论女孩间独有的问题,很容易会被认为是对女性的污名化,也会被认为是对女性团体的背叛。

但是,女性之间的霸凌确实也很特别。一个问题被关注得少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不严重。

我觉得这里包含了至少两个女权内部经典的分歧。

第一点矛盾在于把一个你十分关心、在乎的某个团体特有的问题暴露出来讨论,其实是一件很有争议的事儿。但越忌讳讨论,问题往往就变得越严重。如果我们一味地把精力用在维护群体形象的方向上,那难道不代表我们默认并内化了对“完美受害者”的无理期待么?

第二个矛盾点则在于,一方面来说,完全把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当成是纯粹的个人选择是不合适的,否则我们很容易因此减弱对系统性问题的审视。把问题的出现都归结于个体,这种思路对于弱势群体也极其不利。但是另一方面来看,任何针对某种性别、国籍、种族的人的笼统判断也涉嫌歧视,至少是强化了某种刻板印象;而去除(性别)刻板印象从来都是在意平权的人们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到底该如何自洽地谈论这些问题,很难有两全其美的答案。

这两点矛盾使得对于校园霸凌与雌竞的讨论往往非常不讨喜。无论怎样的意见都可以收到来自“自己人”的笼统的批判。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能让它们在舆论的夹缝中继续被忽略。因此,对于这种具体的实际问题,我呼吁大家暂时从那些套路化的正确的借口中走出来,面向具体的问题,讨论具体的措施。

比如在这里,关于女性间的霸凌的具体表现以及“该不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就不赘述了。我觉得更有建设性的探讨,应该是和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手段相关的。

——————————————————————————————————————

在《女孩们的地下战争》里,作者提到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三样东西:与人的联结、他人的认可和拥有权力。对联系的渴望会促使他们建立友谊,而对认可和权力的需求会引发竞争和冲突。

可是,因为社会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不同,从很小的时候,男孩女孩们就会去适应文化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自己去摸索一套规则。女性从小就被期待去做一个照顾者(caregiver)的角色,而照顾他人本质上是放弃权力的一种表现。

因此,女性对权力的渴望就必须用一种“体面”或者符合社会对女性期待的方式表达出来。稍有差池,就会被男性、女性、社会一同惩罚。

但是追求权力是极其正常的想法,所以不论性别,任何人如果心里出现了所谓的攻击性或者竞争性的特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心里有情绪就必须有出口。这种情绪如果不能被允许直接表达,那就必然会被间接地表达出来。这大概就是我们看到的“阴阳怪气”、有话不好好说、或者消极的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ve)。这些行为更容易出现在情绪长期不被允许表达的个体上,不仅是女性,男性也有。

回到校园霸凌,如果男性的攻击性表现在“打一架”或者言语上的攻击,而女性的攻击性则是社交上孤立某个人或者其他更间接的方式。被老师、家长重视的必然是前者;虽然后者对人的心理影响、伤害可能更严重。更糟糕的是,女生间的问题往往会被搪塞过去,长辈的态度几乎总是“女生就是会这样的”、“女生确实就喜欢挑拨离间”,不仅不解决问题,甚至再次贬低了女性、去强调的女孩的勾心斗角都是正常的。

女性间的霸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男孩倾向于欺负没什么交情的人,而女孩们往往会在有紧密联系的朋友中选择对象进行攻击,这使得攻击行为更难识别,并加剧了对目标的伤害。破坏友谊可以比动拳头更伤人。

————————————————————————————————————————

对于大部分学校老师来说,他们对待(女孩)校园霸凌问题很多时候止步于“你们不要这样,要团结友爱。”然而,这必定没有用。比如,老板让你“好好工作”你就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了?家长让你“不要焦虑”你就能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了?真正有用的也应该是引导女孩们去大方地争取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扭曲的权力。

最后,关于如何在校园霸凌中如何自救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还在学生时代的女孩,其实很多时候选择很有限。

但是长大了以后,认清并逃离“有毒关系”还是有办法的~

就一条:鼓励大家多交朋友,多交有益身心健康的朋友。当一段关系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就要勇敢地”断舍离“。

(1)如果朋友少,在有毒的关系中,可能因为没有对比而难以察觉。

(2)如果朋友少,就更可能因为怕离开某个人/团体以后就没有朋友了而被迫接受让自己不舒服的相处模式。

(3)更糟糕的是,不善良的人可能因为你的朋友少,认为你离不开他而变本加厉地霸凌。

(4)遇到困难能有朋友聊聊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特别差。“旁观者清”还有有点道理的。

大环境中不理想的社交文化需要时间去改变,但是自己的朋友必定是可以选择的。

现在年轻人太现实? 不如看看老年人相亲

上次有人让我推荐下饭视频的时候,我想推荐我收藏夹里的老年相亲视频,但是我犹豫了。绝不是因为我觉得老年相亲视频很俗气,而是因为1-2句话实在没法描述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老年相亲节目非常好看,和那些妖艳的青年相亲节目不一样,到处都是人间真实,看得根本停不下来。

看了很多期老年人相亲节目以后,我觉得如果能总结点什么特点,那就是直接。

年轻人谈感情,更多的是憧憬未来,各种模糊又美好的可能性。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虽然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未来是可以算着数的。年轻人想的都是未来的发展,老年人想的都是底线。

完全不一样的心态, 就是导致老年人格外直接。对于老年人来说,遮遮掩掩少了,似乎对自己的需求也更加坦率。甚至对一些我们年轻人觉得很忌讳的事儿他们却开门见山:我大概有多久,你大概有多久。差的这些年怎么办?所以就有相亲第一次说到 “我走了以后,我女儿会让你住这个房子住到老。”之类的话。

————————————————————————————————————————

条件得匹配,因为没有大饼可以画

老年人当然在乎眼缘,就是所谓的有没有“相中”,有的时候也会看是否志趣相投。可不要把人生经验丰富的大爷大妈看成是没有情感需求的人,毕竟多数老年人想找个伴主要就是为了情绪价值,找个伴享受晚年生活。

但任何老年相亲节目都是先把条件摆出来。有没有医保、退休金、住房。 去掉了所有的过度包装,如果介绍对象的这些条件和自己预期的出入很大,或者说达不到自己的底线可能后面的节目都录不了。记得有一期节目,叔叔阿姨还没聊多久,一听说女方有糖尿病,男方直接开始咳嗽装病,为了劝退女方,就假装掏出药来吃的各种名场面。

他们和年轻人比更具体、直接。如果聊收入保障,那就是确定的数字,毕竟没有任何饼可以画,也没有发展可言。你儿子的贷款要不要我还,要就是要,都是直接问清楚的。

我觉得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中老年人基本不标榜自己的选择有多高尚。大部分中老年人,不管是不是因为时代原因更朴素真诚,他们对待需求都不屑于藏着掖着,不在乎打造人设。年轻的男性在相亲的时候,遇到收入比自己高的,可能会委婉,会说“哎呀,那这可能让我觉得压力有点大。”老年男性相亲的时候,可能就会直接说,“收入太高的不用介绍给我,有房子的不要。我害怕她跑,害怕她看不上我。” 其实,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有要求直接提,倒也挺有意思的。

———————————————————————————————————————

过于直接,就把找不要钱的保姆的真相暴露了

也因为直接、真实,各取所需常常被展现得很赤裸裸。老年独居男性的生活能力有些其实挺差的。毕竟大半辈子都有一个操持家务的家属,突然没有了老伴,子女如果不在身边的话,生活质量就会直线下降。这时候,他们想找一个老伴来做家务的愿望就显得非常“朴素”了。

比如有个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大爷,一张口那就是让人直摇头。“夫人伺候老头,中国古今,天经地义。” 以及“必须得有人伺候我”都是他的名言。差点没让我以为穿越回了大清。怪不得弹幕都让他“千万不要降低标准,害了老太太。不提互相照顾,只想找个仆人“伺候”也就算了,他还一分钱都不愿意出啊,毕竟他强调“不要钱的,感情才深厚。” 果然最要警惕的就是文化人。好处、道德高地都给他站了。这不就是白嫖吗?

这种现象很普遍,有另一个大爷的女儿也上节目支持他爸爸找一个伴儿,她说“非常支持父亲找个老伴,有个阿姨能给我爸做饭、做家务,我们子女也可以轻松很多。” 我看到的时候,是有那么一丝尴尬的。这大实话说的,怎么一点都没有修饰?可能也是这样的节目被人喜欢看的原因吧。

————————————————————————————————————————

不要钱的保姆能找到吗?

那么问题来了,不要钱的保姆阿姨能找到吗?很遗憾的是,有些人就是可以。

当男女物质差距大的时候,比如,男有房,女没有房子的时候,主动权完全在有资产的那方。没有固定住房、退休工资、医保的阿姨的命运就如浮萍一样。而很多大爷其实也就是仗着自己有房子,就是想找个女伴来照顾他,把他生活照顾得更好。

但凡女方希望男方每个月给自己存一点钱(一个月几百那种),怕自己以后生病、给自己晚年一点点保障。不仅会被男方觉得不够“真诚”,也会被年轻人在视频网站上的弹幕疯狂吐槽。然而,你觉得的得寸进尺,可能是有些人的迫不得已和唯一的筹码了。所以我推荐大家可以来看看这些节目,相亲的过程真的很现实,也算是可以看到人生百态。

怎么说呢? 在真正的人间疾苦面前,很多正确的人生大道理会显得特别苍白。

如果面对一个二十岁就琢磨着找一个人结婚来供养自己的女孩子,我可能会摆出一套一套的道理来劝她争取独立、实现自我、摆脱社会框架的束缚等等。

但我很难有足够的脸皮把这些话和一个做了几十年家属,还要当临时工补贴家用,没有医保,也没有分到任何房产的60岁老太太说。毕竟我也没法给她买套房子,那种”你不能因为一个男的有房子就去和他结婚给他做保姆“ 的道理,都会直接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缺心眼言论。

说到底,道理之所以有道理,还是因为它可以解决一些人的问题。如果你的道理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那强加于人便是没有用的。不仅没有用,还常常会给人一种婆罗门式的傲慢,进而引起不满与抵触。如果晚年想再添一段姻缘,有钱的女人从不需要将就,而穷女人的选择基本就只有为大爷当保姆;就这还得担心万一大爷比她先走,大爷的孩子会不会为了房产把自己赶走。

———————————————————————————————————————

老年相亲节目其实很受欢迎,被网友很多时候被当成乐子视频。

不过,也许从中也能窥见一点,当一切遮人眼的迷障褪去,什么是最重要的。

至少,一些老年女性的处境可以戳破一个假象——女人生孩子是一种保障。年轻时候想被爱情婚姻救赎,生了孩子吃了亏想着孩子会孝顺。根本没有的事儿,老了还是要自己谋生的。

上一辈老年女性,有些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长大后社会工作时经历母职惩罚,最后老无所依、退休金不够用。她们被搓磨了一生,几十年吃的亏就只是吃亏,至于福报,那是下辈子的事。

也许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幸运的,面对当代社会更多样的选择与更少的来自传统大家族的束缚,我们似乎拥有选择任何人生道路的自由。然而,老年相亲节目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放弃一些根本性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那最自由的婚恋市场就会以最冷峻的方式告诉我们“自由”的选项可能有多么贫乏。

最后,毕竟是相亲节目,还是得提一句“爱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年女性是没有谈爱情的自由的。即使是年轻人,也未必有。追求爱情也是需要物质保障的,有了物质保障才可能有选择的自由。往好里想,如果女人自己有房子或者哪怕只是退休金和医保,那其实是有底气的,就不那么需要将就。就冲这个点,也推荐年轻女性去看看这些节目。

最后,祝大家都能像下面这个相亲节目中的阿姨一样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