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者经常被问的n个问题 (8)

13. 为什么我觉得周围的女性就是普遍更情绪化,男性则更加理智

这种朴素的直觉归纳其实犯了两个非常常见的错误,其一是用过小的样本试图得出过于普适的结论——大部分人生活中比较了解的人的数量不会超过150人(即所谓的“邓巴数”),这样的样本数量在统计上实在过小,因而难以支持普适结论;另一个是本质主义谬误,即将一个复杂现象(比如人的行为)简单的归因为某一个参与主体具有的本质的、恒定不变的性质——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拳击手日常的情绪起伏远远超过某个护士,我们很难说拳击手的情绪化与他本人性格的关系更大还是与他从事职业的关系更大,我们必须先想清楚所谓的“情绪化”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变现出来的。

事实上,如果使用这种直觉归纳的逻辑,我们很容易得到相反的结论:如果我们把暴力犯罪简单地归因为犯罪者的“情绪化”状态的话,那许多数据便似乎会让我们得出“男性更情绪化且不理智,而且对社会的危害还很大”的结论:毕竟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凶杀犯罪率为平均每十万人当中有将近10人,比女性犯罪率高出近四倍 [1]。脱离开这种本质主义谬误,如果我们用更常见的语境将所谓“女性情绪化”的刻板印象看作是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书、影视作品感动的话,我们首先应该思考这些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为什么男性就不能被鼓励更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又是为什么“情绪化”这个时常具有贬义的词会被习惯性地用在女生身上,而“理智”会习惯性地被与男性相关联呢?这难道不又是一个典型的厌女大环境下的产物么?

有研究表明,仅仅是提醒人们各自身份所对应的刻板印象 (即使事实未必如此)都会影响他们的水平发挥。比如当社会中普遍刻板印象是“女性数理逻辑能力更弱”时,在数学测验前只要提醒实验组中女性的“女性的身份”,实验组就会比对照组测验得分低 [2]。类似的心理暗示结果也在各类种族刻板印象中得到了验证。这也是为什么在涉及诸如体力、身体激素问题上我们相信男女有别(或者说相信科学),但是女权主义者仍然不鼓励将任何男女差异都简单地归因于“天性”。尤其是对于涉及智力、品质、性格的总结,我们更需要十分谨慎。就算一个集体总是展现出某种品质,它也可能不是“因”,而可能是某种社会建构下的“果”。另外在几乎所有问题上,一个群体中个体差异往往大于和另一个群体中的平均水平:就比如一个城市里长大拥有更多学习资源和愿望的女孩,确实更可能比一个农村男童做同一份小学数学试卷得分更高;又比如虽然我们承认男女体能的差别,但是一个女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是远比每天都泡在健身房一小时的男性强。但凡对自己的“识人之智”有一些信心的人就不会简单依靠某几个身份的刻板印象来评判他人。总之,只要实事求是,我们能在承认男女有别的前提下,自洽地反对“认为一群人就应该有某个特点”的本质主义。

#男女差异

[1] 联合国最新研究报告凸显全球凶杀问题日趋严峻https://news.un.org/zh/audio/2014/04/304912

[2] Shih M, Pittinsky TL, Ambady N. Stereotype Susceptibility: Identity Salience and Shifts in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10(1):80-83. doi:10.1111/1467-9280.00111

关于“刻板印象”的相关书籍推荐:Whistling Vivaldi: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by Claude Ste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