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的文章里,但丁在调侃“做题家“,那绝对是我生活真实写照。
在科技公司裁员的浪潮下,我也担心某一天自己的工作就没有了。为了缓解焦虑,我开始刷题准备面试了。
每天我都去看几道Leetcode解题视频助眠,就当是脑筋急转弯了。
更不要说,工作以后我至少翻了3-5本关于女性如何在职场上更成功的书。通过看书来试着提升自己,谁还能比我更做题家思路呢?
我看的那些职场经验分享的书挺有意思的。
算是在意料之中,即使是在女权思潮比较被接受的美国,即使这些书都是专门写给女性的,但它们中没有一本提到女权主义。
女性教女性“如何在职场更成功”应该绝对是女女互助了。但是本质是告诉你一套规则,或者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归纳。
这些书没有鼓励你去打破不合理的机制,所以它们不标榜自己“女权主义”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如果女性职场前辈诚心分享她们的经验,其实仔细想想这很无私,也是最直接的女性赋能。
这些书里的建议到底和女权主义主张的异同在哪儿呢?我想试着举几个例子。
1
很多人觉得职场女性下降的事业心(ambition)和组建家庭、生孩子等关系很大,甚至会觉得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Advice to My Younger Me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研究,说其实(三十多岁的)女性事业心下降是因为缺少榜样,所以她们没法想象自己能胜任高位。
以上这是对于现状的总结。
那么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哪呢?
比较贴合“女权”标签的做法是,我要去打破这种现状。在一个缺乏榜样的环境中,我知道按概率来说,我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但是我会克服它们的!我一定可以!
职场书里的建议是,你选公司或者职业环境的时候,有多少女领导、女同事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觉得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也不一定冲突。一个人具体怎么选,取决于她到底有多少选择。
————————————————————————————————————————
2
关于冒险精神(taking risks)
这一点上职场经验分享和女权主义的实践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
绝大多数的女性从小到大都是在被各种条条框框规训着。
“你玩得那么疯,没有一点女孩的样子。”
“房间这么乱,以后你丈夫、婆婆一定会嫌弃你。”
“女孩嘛,学个轻松容易的专业就好。”
“你刚生孩子,这个岗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不合适你。”
。。。
规矩特别多,点点滴滴都可能被评头论足。
有些比较“聪明”的女孩就会先自我审核一下,去做父母眼中的乖乖女。这样的女生,其实在学生时代是会被奖励的(当然前提是她们周围没有特别有毒的长辈)。
但是在工作中,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变了。
比如,学生时代,同样的试卷让全校学生做,你根本不用抢着去做试卷。
但是工作中绝对没有一个同样的工作让两个人分别去做一遍。你不主动争取,凭什么好机会就会落在你头上呢?
在学生时代,你考试作文写得太标新立异可能会得个低分,也不可能重新写一遍。
但是工作中,你要是别出心裁,不合适的话,多半有重新做的机会。但是如果做出了一些出彩的工作,你的能力与价值就会被更多人看到。
而且这个事儿一定是正反馈的:做出的好工作越多,越有价值与难度的工作就更可能被分配给你。
总得来说,工作中少一些胆怯,多一些勇气,再沉下心把工作做好多半是有好处的。
我很喜欢Ju之前的职场经验分享:
“做优先级高的项目,不怕失败”,“主动创造机会,不要坐等许可”,最后少被所谓的“性别差异”忽悠了。
女权主义鼓励你打破社会或者自己给自己预设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针对女性的职场经验分享也会鼓励你不要给自己设限,take smart risks!
————————————————————————
3
关于女性的职场形象(服装)建议。
有一本30年前的旧书New Women’s Dress for Success很逗,细到你身上每个装扮细节都有“最优解”。(哈哈不要太当真)
这本书吧,它的基本共识和女权很相似:
“大多数女人都认识穿着糟糕但非常成功的男人。衣着不当不会像毁掉女人那样毁掉男人的事业。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很擅长他所做的事情,尽管形象不佳,但仍可以晋升。但是,如果女性穿着不当,就会被大多数男性和女性管理者排除在晋升考虑之外。
这显然是双重标准,很不公平。“
但是从第二页开始,这本书可以说就是男性凝视的高度“结晶”。非常政治不正确。
每个关于颜色、款式、风格的建议都是通过让(相应行业的)公司里的高管来做实验得到的。对于不同职业、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女性,最合适的服装推荐也不同。
你要是照着它的推荐穿搭,其实就是在迎合男性审美(因为当时参与这些实验的高管基本为男性)。
女权主义会不会支持女性去迎合这种父权逻辑呢?非常可能不会。
职场书直接会毫不客气地告诉你:
你得做好被一些会以貌取人的人轻视的准备。
因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你必须面对它。”
这种话听起来很令人沮丧。
现实生活中,即使在2023年,女人如果染粉色头发,仍然有可能在职场中被歧视。甚至会被网暴。
女权主义不会提醒你“别染粉色头发”,女权主义的重点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染粉色头发不应该被歧视“。
有些女权甚至不喜欢“别染粉色头发”这种建议,因为觉得这是在帮着父权社会规训女人。
这是我对女权持保留态度的地方。
我们或多或少也算知道理想世界大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而就现在而言,更重要的也许是找到实现那个更理想世界的路径。
越是高远的理想,到达它的路径就往往越曲折,就如同通向险峰的道路一般都百转千回。
在到达到理想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到底能不能妥协?
可以妥协多少?
妥协对个人的代价是什么?
反抗对个人的代价又是什么?
如果我拥有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可不可以在一个问题上反抗,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先妥协一下?
其实,我们女性很早以前就开始每天都在无意识地做着这些权衡。
那么,如果我们心中的目标坚定,在拿到扫帚前,绕开尘土与污垢就一定是在向它们屈服吗?
4.
Advice to My Younger Me里提到,只要离开职场,哪怕只是3-5年,对于女人的整个职场发展影响都是巨大的。这里的立场很明显,是不鼓励女性做家庭主妇的。
不少女权主义者在这种问题上的态度是:女人如果选择做家庭主妇也要尊重,因为家务劳动也很有价值。
我只能赞同后半句。
因为见过一些离开职场后就很难回去的女人,并且渐渐和社会脱轨。如果一个女人有选择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但却做了家庭主妇,那我只能祝她好运了。
书里引用了一个哈佛商学院(HBS)的研究:
工作的女人更能培养出将来在领导层或者有领导力的女儿,也更能培养出尊重女人、更在意男女平等的儿子。
说起来,我以为这研究结果很容易想象的。
一个工作的女人,她的女儿有榜样,她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女人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有一番事业;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更高,也有更多的资源和眼界去培养子女;一个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的母亲,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培养出一个妈宝男。
但是没想到,当我把HBS的原文找出来以后,发现评论区有很多破防的家庭主妇。
她们说这个研究结果打击到她们了,伤害了她们的感受。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受自己的人生选择被质疑,尤其是当她放弃了某个层面上的自我实现以后。
更不要说,家庭主妇把很多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她尽心竭力地培养孩子,然后结果还可能比那些“不尽职”的职场妈妈更“差”一点。
要我,我也破防。
怎么说呢?
总之,给女性写的职场分享书当然更注重鼓励职场女性。
这点看上去和支持女性的各种选择的女权主义有点区别。
但是不鼓励女人成为家庭主妇,不代表对具体一个个在家里劳动的女人不尊重,不代表不认可女性的家务劳动的价值。不代表不厌恶父权社会对家庭主妇的剥削。
所以这里我并不觉得有任何对立的概念。
因为我本来也不觉得鼓励女性独立、搞事业搞钱就是在歧视家庭主妇。
也许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一个在职场上成功的女性(你可以说她是父权社会的受益者,这都无所谓),她能给出的建议有些和女权是相同的,有些不是。
但是,女权主义和给女人的职场建议都是希望女人过得更好。
只不过,女人给女人建议很难。这是在我看来父权社会非常毒害女人的一点:
有些女人被pua,对别人的建议或者要求言听计从。
而其中一些女人发现这其中的端倪了。在反抗的过程中,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任何不悦耳的建议都听不得了,都觉得是在pua她。
她们因为要奋力地逃脱规训,而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有点类似刚把裹脚布脱下,但却只愿意穿高跟鞋。
女人反抗父权也许会有令人惊喜的突破,但是反抗和不反抗父权也都可能要承担代价,这是父权制下每个女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不过,当我们开始聊这些话题的时候,也许就意味着我们不必独自面对这些困难。
写在最后:
如果我发在这个公众号上的文章有的时候看上去不够“女权”,那也很正常。
因为我首先是一个有严肃职业抱负的人。
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以后,我得吃饭、付房租,得在一个父权社会下生存,这些都比向别人证明“我是女权”重要得多,我也从不需要别人或者自己的苦难来给我的人设装点门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有足够的自信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是单向地受其桎梏。
我希望顺着女权思路或者(只要不踩着别的女性的)其他思路向上走的女性都能在社会上站得越来越稳,让女性同盟的力量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