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ly 2022

女权主义者经常被问的n个问题 (24)

35. 男性关注女性议题有什么好处? 挺多的!

1. 觉得男人承受的社会压力太大了?男人应该挣钱养家这个想法,大部分女权主义者是不同意的,毕竟强调女性独立的人是不大愿意认可把自己的经济来源寄托在另一个人的意愿上的。自己挣钱自己花最爽了。这个现状之所以没法立刻得到纠正,是因为女性和男性受到的社会期待与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如果父权社会能少一些对于女性的规训,那么也就能放松一些对男性在经济上过分苛责的“厚望”,减少一分他们的焦虑。

2. 许多感性、心思细腻的男生都曾因被家长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在苦恼中压抑自己的悲伤、委屈等正常情绪。而压抑情绪是一件对心理、生理健康都有害处的事情。此外,即使对于敢于表达的男性来说,与他人共情、甚至关心他人也会被一些人吐槽“不够直”;可是一但”直“过了头又要被讥为“直男”来调侃一番。而了解女权运动主张的男性大概也会意识到,女权主义者在乎、尊重个体的感受,和这些人的性别角色无关——男性被压抑的情绪和女性被消失的愤怒、被消解的声音都是她们所关心的。绝大部分的女权主义者们鼓励情感表达,反对刻板印象,并认为男性也可以被鼓励去探索一条自己想走的道路,而不是一条因为自己的性别必须走的路。

图片来源:xsj.699pic.com

3. 常常感觉自己摸不透女孩的心思?那不如更多地关注女性议题,去看看女性视角是什么样的。这里不是在说女性和男性的思维不一样(笔者从来都认为性别只是个体差异的一个维度),而是说女性有些体验是大部分男性没有的。所以带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也可以拓展视野、增进了解。比如对于唐山打人事件的反应,许多女性之所以出离愤怒、恐惧,是因为她们因为自身经历更容易带入受害者的身份,而男性群体则更容易带入旁观者、甚至是施害者的身份。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女性的第一反应是害怕,而另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否认自己会打女人,然后担心自己被连累。

4. 父权制不应被庸俗地理解为“男人欺负女人”。事实上,职场上的服从性测试(如劝酒等等)也可以被认为是父权的一个缩影。“不能喝酒,你还是男人吗?”和“女孩应该有点女孩的样子”本质上来源于同样的性别规训。这种按照性别标签来检验权力结构的做法不仅对生产活动无益,也常常毒害了工作环境中的合作氛围,因而理应在更理想状况中被消除。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473888584_559864

5. 性骚扰、家暴不是只有女人才会遇到,男性也会遇到。我小时候在课外辅导班上,就看到过老年男人去摸一个男童的私处,更不用说2012年被曝出的物理竞赛名师张大同性侵多名男生的事件。男性受到的性骚扰、家暴不仅很少被重视(张大同甚至因为他性侵的是男生而靠法律漏洞躲过了司法制裁),往往和女性受害者一样,男性受害者也承受来自舆论的二次羞辱。虽然大部分的性骚扰、暴力的受害者是女性,但如果男性是受害者,女权主义者们也会支持这些男性。这是因为她们追求的不是在各种矛盾中按照性别来“拉偏架”,而是打破那些按照性别来分配权力、又凭借权力分配性资源的体系。

6. 有些男性觉得Metoo运动是对男性的猎巫,而实际上Metoo运动在各种层面上都可以帮男性。首先,Metoo运动希望减少职场中的性骚扰行为,令男女都能在一个更加平等愉快的环境下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性骚扰的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但是也有不少是男性)。另外,一些实施职场性侵的男性利用自己在职场中的权力不仅侵犯了很多女性,也破坏了职场中公平的晋升机制,使得其他男女员工在职场中面临不合理的竞争劣势。同为权力滥用的受害者,职场男性其实没有理由反对一项可以帮助自己职业发展的运动。一个男性如果仅仅因为不能在工作场合随便讲一些黄段子就去反对那些为自己以及周围的女性争取更多权益的人,那就实在是不够明智了。最后,任何人的母亲、姐妹、女性伴侣、或女儿被上司性骚扰,都难免会难过、会愤怒。只要自己不想去干性骚扰这种缺德事,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珍视的人争取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呢?·

图片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987443

7. 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可以帮助改善社会治安。 对于之前的唐山事件我曾经写到过,一个对女性更加安全与友好的文化氛围,很可能会对帮助塑造一个安全而和谐的未来社会。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更加具体的案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社会学家们曾经对美国越来越高的犯罪率作出了十分令人担忧的预测,然而在90年代,曾一度不断攀升的犯罪率居然开始陡然下降。后来许多学者将此结果归结于大约20年前的“罗诉韦德案”判例——当女性的堕胎权受到保护,并对自己的身体与生育计划有更多的掌控以后,许多没有准备好当父母的人避免了在窘困的状态下被迫养育子女。而在堕胎权受到保护的社会中诞生的孩子们平均也得到了更多的关爱与教育,因此减少了其走上犯罪的道路的概率。如果你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孤狼式袭击与治安混乱感到担忧,那便不妨关注一下女性议题,因为女性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常常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8. 许多男性都有过在充满“有毒的男子气概”(比如同事的恶意排挤、上司的颐指气使、过多的恶趣味玩笑)的环境中饱受煎熬却又无从反抗的经历。对于这种情况,许多女权主义者都进行过系统而富有建设性的批判。如果能让反对“有毒的男子气概”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许多学习、工作环境都很可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这里再多说一句,“有毒的男子气概”不是说“男人有毒”,是“男子气概”被“有毒”的定义绑架了。所以反对“有毒的男子气概”怎么看都是为男性好。

图片来源:https://m.jiemian.com/article/4361814.html

9. 一提到女性议题,总有些人会认为保护女性权益就会首先危害底层男性的利益。一个常被提起的论调便是所谓“女人变挑剔导致三千万男人单身”的说法。然而稍微思考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便不难发现,根除重男轻女的思想、杜绝因性别原因堕女胎*的行为才是解决性别失衡与男性婚配困难的正解,毕竟再多的“女德班”也变不出三千万适龄女人来。

10. 公司产品设计环节中,男性决策者关心女性需求也对公司自己的产品推广有好处的。尤其是工具类产品,如果能同时照顾到男女需求,不仅会让女性顾客更加青睐进而开发蓝海市场,也会鼓励更多女性参与手工劳动,促进性别平等。举个极端的例子,研究表明,女性坐在汽车前排的死亡率比男性坐在前排死亡率高17%,原因之一是汽车碰撞测试中都是用男性身材的假人来测试。当女性和男性用户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同时被考虑,产品才可能更安全、适用度高、占据更大的市场。

图片来源:https://www.artdesign.org.cn/article/view/id/69391

11. “纳彩礼”的习俗常常被认为是在压迫男性。然而,如果男女享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包括在实际上相同地继承上一辈产业与财富的期望,那么“纳彩礼”这样的风俗就会因失去经济基础而变得很容易消亡。事实上,在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女性充分就业的大城市,“彩礼”也确实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物化女性的落后风俗。

12. 对于由男女组建的家庭来说,如果女性在职场上拥有和男性同等的上升通道,无疑会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选择,进而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此外,如果家庭中女方在事业上久不得志,郁郁寡欢,便不太可能有心情、有热情把家庭照顾好。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一定程度掌控能力的母亲,也更可能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都畸形地花在“鸡娃”上,进而培养出许多性格品质有缺陷的问题儿童。当然,鼓励女性多读书、多学习等等就更不用多说了,毕竟谁不希望和自己的伴侣更多有共同的话题,并且相互交流、学习呢?

——————————————————————————————————————

*2020年中国有1200万新生儿,性别比是111.3。自然性别比是103-107之间。所以这意味着,这一年里,因为重男轻女,至少有比男胎多1200*111.3/211.3*100/107 – 1200*100/211.3 = 22.8万的女胎被堕了,最多这个数字则可以达到45.76万。(当然,的确在农村是有生女孩不去上户口的现象。但是这同样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给女性说话的平台:采访“我敢女性”创始人但丁

Simone:但丁你好,听说你最近给自己放了个假。那我们今天好好聊聊~我从关注、到给“我敢女性”写文章也有一段时间了,超级佩服你们居然已经有了260多篇原创文章了耶!作为我敢的创始人之一,最初是什么让你下决心开始经营这样一个公众号?

但丁:其实搞我敢就是一个冲动,一开始是瞎玩,后来想到搞我敢,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一帮有想法的妹子一起说自己想法。毕竟之前我混知乎,混知乎的妹子大致分这么几类,讲讲专业知识的(但讲得再好也干不过同专业还不如她的男人),讲讲家长里短,然后是讲讲两性关系。都不太敢正经跟知乎满坑满谷的incel正面杠,刚杠的妹子呢又差点火候,光看着知乎的incel耀武扬威。我算是里面火力最强的,但是我其实早就对在知乎打incel没什么兴趣,毕竟低质量的纠缠除了让我练出打字快的绝技,其他啥收获没有,撑死了就是花式骂脏话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所以有机会做我敢我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召集一帮有想法的妹子认认真真地从女性角度不受打搅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初衷。然后在建设我敢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妹子们个个身怀绝技,于是就想要通过我敢把这些妹子都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人人都有多少联系的社交网络,这样的话,对每个在网里的妹子来说,我敢都是她们的support system。后来到了去年下半年,我发现我们多少会获得读者的赞赏,我又想如果我敢可以给每个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想法,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妹子的作者能够获得回馈,那就更好了。

所以到现在,我做我敢的目标总的来说就两点:一是我希望认同我敢价值取向的妹子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到朋友,然后这些朋友是可靠的;二是我希望每个在我敢平台上发过声的妹子都能得到赞赏。

Simone:哈哈谢谢你们把打赏都还给作者,收到跳跳发的“稿费”很开心,这里也谢谢读者的喜欢。不过你们大概是真·用爱发电。这里也顺便也鼓励读者投稿哟!你们的公众号有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话题呢?

但丁:我们的公众号从创建之初就欢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语言的女性投稿,但是最开始给这个公众号写稿的几个作者都非常心有灵犀地选择了站在了中国最基层的女性的角度上进行叙事。

所以我们的公众号关注农村女性在婚姻中受到恶性剥削,我们反对女性轻易进入婚姻甚至成为家庭主妇,因为她们不多的资源根本经不起消耗;我们关注农村女孩的受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改变命运,所以我们还与春蕾计划合作对她们进行捐款和学业指导,我们甚至还是全网第一位关注徐州那位被锁女性的公众号。

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作者都生活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地区,享受着相对富裕宽松的社会条件,我们的生活和交友圈里根本不会出现我们关注的女性。

Simone:嗯!我觉得能认清楚这点很棒。我时常觉得能关注女性议题的女孩很多是生活条件还可以的,所以她们才可能能看到系统性的压迫、能意识到有些地方不太对,有机会敢于表达出来自己的不满。但是人都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能意识到我们的视角是片面的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同样追求“自由”、“平权”,不同人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个女性是否“女权”也没有什么意义, 收获也就是自己的那点优越感。少一些评价,自己能多做一点就做一点,能多出力就出一点。实在没啥精力,努力工作学习,也是“女权”。

非常感谢你们能把这样一个平台搭起来,很明显你们的公众号获得了很多认可:更多的作者在给们你积极投稿,观点也越来越丰富,我由衷地为你们开心。不过你会担心大家对某个问题看法不同吗?如果有分歧的话,你打算怎么解决?

但丁:哈哈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其实我是不担心作者之间观念不同的,甚至我个人欢迎有不同观点的作者来投稿。这个世界是多维的,注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作为一个平台,妄图去决定哪一种看法是对的,或者试图去统一看法注定是狂妄的。总的来说,我们不担心作者观点发生分歧,发生分歧反而是好的,说明我敢是多元的,inclusive的。

Simone:嗯,我记得关于于文文的就有两篇不同角度、但都很有趣的文章。丁丁感觉你说了很多“我敢”现在以及未来可以给大家带来怎么样的精彩,非常期待🥰。那目前为止,在运营我敢的过程中,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困难,又或者有没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呢?

但丁: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其实我敢做到现在,我很难明确地说出它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试图运用还原论,去线性分割我敢带给我什么好处,但发现很难具体地抓住我敢到底在哪个方面给我了什么好处。相反我倒是能说出做我敢给我带来了什么损失。在做我敢之前,我在知乎写篇软文,收入超过千元,甚至两千元,做了我敢之后,我就停止了在知乎的输出。其实这就说明我敢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无法量化的,这几年通过做我敢,尽管我不能讲出具体在哪方面让我有了什么好处,但我明显感觉到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这种更好的人的感觉,并不是通过我自己揣摩获得,而是我听我敢的另一个主理人跳跳跟我转述我们的小朋友告诉她自从加入我敢之后,变得更加自信果敢敢想敢拼,甚至跳跳自己也收到了很大鼓舞之后,我才有了切实的感受。我想我的骨子里是有点想为自己所在社群做出服务的追求的,我敢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最好的平台。我曾经无意中跟跳跳感慨过,我希望每个我敢的妹子都要经常盘“我敢”,主动在我敢上实现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我的真心话。

我总在想我们人类是经历了漫长的母系社会才进入父权社会的,父权社会迄今也不过数千年,这样的社会结构显然会影响我们女性的生存方式,但是之前漫长的母系社会遗留的特性也不会那么简单就抹去。在母系社会里,我们女性组成一个个groups或者是communities生活,我们应该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性别,是非常善于建立和维系和巩固我们自己的组织,并发扬光大的性别,而不是现在常常被感慨“社会化程度低,不如男人懂社会规则”的样子。女人到底该怎么样好好地做回自己,是我们每个女人的课题。说实话,我们这些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女孩是按照trophy wife的路线培养起来的,但我们聚在一起不就是因为我们累了走这条路,不想像个傻子一样做个自以为养尊处优的高学历太太,想好好走一条女人自己的路才聚在一起的吗?

至于做我敢的困难,始终还是一个,就是如何建立起合适的商业模型,如何能够开源,然后让每个在我敢平台上活跃的妹子获利。

女权主义者经常被问的n个问题 (22)

33. “女权主义者只能看到女性问题,看不到很多社会问题、历史原因,视角不够广阔。

唐山打人事件后,出现了一波这是“女性问题”还是“社会议题”的讨论。我是真的被这种虚假的二元对立烦到了——难道这些问题就不能同时存在并互相激化么?要是有人一定要说这仅仅是治安问题,那我就想问他:如果无冤无仇,几个亚裔突然被几个白人打得头破血流,你会不会也不准别人提种族歧视,而只准聊社会治安问题?或者认为任何提到可能的种族问题的人都是在“搞对立”、“带节奏”?

我懒得争论这个事件的定性,因为那些不愿意面对“女性问题”的人,就算让他勉强承认了,也大概不会有实质行动上的改变。但是被爆打的是女性,更加愤怒、害怕的也是女性,所以我们有一位心理学博士姐姐,那几天还连夜赶出了一篇女性如何面对这些可能的心理创伤的文章【链接】。毕竟,这个女性公众号的初衷是想要鼓励、帮助女性,不愿看到大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消磨了意志与改变大环境的决心和行动力。

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反驳一下那些颇有优越感且觉得“女性视角”或者“女权视角”太片面的言论。恶性事件出现以后,某些人最担心的从来不是问题本身和其恶劣影响,而是“女拳”的兴风作浪。往往女性还处在震惊得说不出话的时候,他们会先跳出来警告女性不要把什么社会问题都弄成“女权”问题。自己先搞一波对立,再把“搞男女对立”贴在任何发声的女性身上,好手段啊!

多半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不仅对女权主义者有成见,对女性也多半有“不能聊历史、政治等国家大事”的偏见。一本女权主义的书都没看过就妄下定论,大概就像小学生批判教授一般可笑。对这个问题,大概最好就回答就是直接介绍一些女权主义者的“大视角大历史观”吧。这里我们就以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书为例,看看女权视角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想象的一样狭窄片面。

————————————————————————————————————————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书写成于1990年的日本。书中不仅概括了当时的三大主流女权流派——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也对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结合了各种的实际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经济面貌详细地分析了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过程与逻辑。

正是对女权议题的关注,使得作者可以用独到的视角对20世纪各个国家与社会在风起云涌的变化中,从政治经济基础到上层文化建筑再到思想潮流趋势进行独到的分析。比如不了解女性参与社会化劳动的方式变迁就无法了解二战以后各国的经济结构是怎么变化的。纵观二十世纪,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就像一面明镜一样,反映着整个社会所经历的战争、萧条腾飞,产业升级。作者用翔实的史料、缜密的逻辑和犀利的观点,将“市场外部“ 对资本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扬弃,前资本主义经济史等等重要问题串联成了一幅宏大的图景。比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父权制对劳动力供应、劳动力再生产起到的作用,都可以是女权主义思想家拥有的大视角与大历史观。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视角”本身也不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优越的东西。比如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质疑宏大叙事的后现代主义者对机械而线性的现代主义提出批判。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思想家,无论是康德、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在试图构建一套运行在明确的因果必然性上并可以被理性意识完美控制的社会演化理论——即所谓的宏大叙事。然而来自后现代哲学的批判也在提醒着我们,在历史进程行进的时刻,有着许多生长于社会习俗、个人经历、甚至随机事件里的中、微观因素。它们都可以对历史洪流产生具有决定性却又似乎偶然的影响——就如同生活在7世纪的阿拉伯人难以预知默罕默德早年经商的经历对未来几个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的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样,我们也难以得知一个对女性来说更加安全与友好的文化氛围——哪怕仅仅是一些可以让上完夜班的女性能放心吃顿夜宵的小馆子——会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女性群体的体验与感受绝不仅仅是一些与“宏大叙事”无关甚至对立的细枝末节。而那些一边认为女性议题无足轻重,另一边又整天担心一旦关注女性议题就会“掉进了境外势力”的圈套的人,恐怕既对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与意义缺乏了解,又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置若罔闻。

所以,我们也想拜托那些一想到女权主义就觉得是什么“女人压迫男人”、“女人不婚不孕,人类要灭亡了”的人,尽量少说几句暴露自己智商的话。如果你们觉得只听女性的声音会“视角太狭隘”的话,那也请用同样的逻辑想一想,观察社会问题只有“男性视角“而排斥女性是否也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片面与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