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者经常被问的n个问题 (3)

 

8. 凭什么男性需要给女性付“彩礼”?

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传统社会中,彩礼是支付给女方家族的,而并非出嫁的女性。事实上,彩礼的本质是两个家庭在传统婚姻中采取的经济安排的一部分,其原本的意义在于男方家族为占有婚姻中产生的所有后代而向女方家族支付的一次性补偿。既然纳彩礼的习俗是伴随着家族性的、非对称的传统婚姻而产生的,那么对彩礼的批判只有落到对传统婚姻的批判上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在现代社会中,即使传统婚姻的实质正逐渐趋于消亡,但在某些地区,彩礼仍然由于种种经济与文化因素而得到了保留。一方面,由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所导致的堕女胎现象以及大规模女性人口迁移使得一些地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这在客观上鼓励了女方家庭在婚姻中寻求经济补偿;另一方面,这种习俗一旦形成,女方家庭便不得不为了家庭中单身男青年以后支付的彩礼预期而将女儿的婚姻作为稀缺“商品”出售。事实上,近些年的“天价彩礼”新闻也正是在这些女性就业机会欠缺,重男轻女思想顽固的地区最为常见。

即使离开那些原教旨父权社会,婚姻中所纳彩礼的多寡也常常被当成男方家庭对女方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进而关系到女方家庭的“脸面”。在此过程中,女方本身的意愿与二人婚姻的前途反而成了被相对忽视的问题。即将步入婚姻的女性在收彩礼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多好处:由于彩礼没谈拢而导致关系破裂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男方给了”经济补偿“,心态的不平衡也会激化一些婆媳、夫妻关系的矛盾,比如“我们都给你彩礼了,你为什么不能勤快一点(生个儿子)”。 另外需要再次强调的时候,彩礼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给女方,而是给女方家属的。所以说女性的彩礼不是她们拥有的“特权”,而是婚恋过程中的枷锁。

“彩礼”这件事儿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女性在婚姻文化中被物化的典型例子。毕竟非常直接地把自己和具体的数字联系起来,甚至被公开讨价还价,女方心里也常常不是滋味。令人欣慰的是,在大城市,彩礼的习俗一直在被弱化。当人们的教育、经济水平提高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彩礼作为一种经济安排,已经与婚姻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物化女性的本质也愈发清晰。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女权主义者都认为应当一刀切地禁止纳彩礼或者对要求彩礼的女性进行道德化的个人批判。正如我们之前所谈到的,如果在某些社会中婚姻仍然意味着女方放弃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责任与权利,仍然标志着男方家庭对女方以及后代的占有,那么要求彩礼只能被看作是这种本质上非对称的社会关系重组当中合理的经济补偿。这就如同批判资本主义的人不会批判工人索取工资一样。当农村地区出嫁与未出嫁的女儿普遍都不参与家产的分配时[1],当婚姻中男方原生家庭被默认拥有对新组建家庭种种事务的权威时(小到在哪里过年,大到子女的教育),仅仅对收彩礼的行为作出批评,甚至对要求彩礼的女性进行道德审判,实在难以对于彻底改变“天价彩礼”等现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对于类似彩礼这种看似“女性压迫男性”的传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造成这种的约定俗成的经济与文化土壤,而非停留在现象本身,停留在对单个事件中的利益得失与道德水平进行批判。彩礼的受益者是女性还是女方家属?天价彩礼是女性在压迫男性,还是男权社会在一同压迫男性和女性?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从现象看本质的态度。

[1] 徐勇 邓大才(2018)中国农村调查(总第29卷·家户调查第1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性别优势 #彩礼 #传统婚姻